树牢全国一盘棋思想,结合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找准发力点★★★,既注重内需挖潜、又发力开放合作,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开放发展的动能才能更加澎湃★。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前提是找准定位。各地各方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今年河南“新春第一会”聚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题,立足的便是河南作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重要支点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关键节点这一实际。
春节刚过,河南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开片区,车来车往★★,繁忙有序。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内★,上千个集装箱整齐堆放★★★,六台龙门吊紧张作业★★。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又一列中欧班列缓缓启动,满载着机械设备及配件、新能源汽车★、服装等货物启程,驶向亚欧大陆另一边的目的地。
拉弓满弦,“货”力全开,奋力跑好开年“第一棒★”。一支支“钢铁驼队”开往世界各地,折射开放的中原腹地活力无限。中欧班列(郑州)自2013年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超过10000列,通达欧洲40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五湖四海的朋友越来越多,照见河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坚实步履。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提供更多新机遇。
如果说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河南传统的区位优势,那么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一张新的亮丽名片★★。2024年河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3万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万家,进出口总额8202亿元;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202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成绩★★,凸显内陆大省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枢纽效应。
说起河南,很多人会想起一个字:“中”。这里的“中”,既是方言里表示可以的★★“中”,也是代表中原大地的“中”、地理位置之“中★”。不沿边、不靠海★,内陆大省何以跃升为“开放前沿”,走上世界经济大舞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怎样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任务?
无“边”无“海”的内陆省份怎么实现向海而兴?“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通过铁路港和海港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出口货物在郑州铁路口岸清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发运★★★,实现★★“上班列即上船”,让内陆地区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有力体现★★★。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高水平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探索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开放高地的“海拔”才能越来越高、吸引力才会越来越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答案在不断健全的空★★、陆、网、海★★★“四路协同”立体开放通道体系里,在持续优化的外贸营商环境、日益便利的跨境贸易里,也在持续拓展的对外开放广度深度里。